衩的拼音
衩的拼音
[chà]
解释:衣服旁边开口的地方:这件旗袍开的~太大。
组词:
夹衩
摆衩
衩衣
衩袒
[chǎ]
解释:见〖裤衩儿〗。
组词:
裤衩
部首:衤
笔画:8
详细字义
◎ 衩 chǎ
(1) ——“裤衩”( kùchǎ):短裤
(2) 另见 chà
基本词义
◎ 衩 chà
〈名〉
(1) 衣服旁边开口的地方 [vent in the sides of a garment]。如:衩衣(下端有开叉的衣衫。或指便服)
(2) 裙子正中开衩的地方 [slit in the middle of a skirt]
(3) 另见 chǎ
衩的解释:
衩chà衣服旁边开口的地方:衩口。开衩。笔画数:8;部首:衤;笔顺编号:4523454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申集下】【衣字部】 衩;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111第17【唐韵】【集韵】【韵会】𠀤楚懈切,差去声。【玉篇】衣衩也。【博雅】䘯、袺、衽,谓之褛衩。 又衩、衸、袥,𧙞膝也。 又裙衩。【李商隐诗】裙衩芙蓉小。 又【篇海】衣袒也。 又【类篇】楚嫁切,音汊。义同。
拼音: chà
简体: 衩
繁体字: 衩
笔画数: 8
笔画顺序:
扩展
衩是位于衣裙下摆或裤边(或称裤底边)的开口。开衩常常是成双地开,较多地位于两侧;也有置于身前或背后的衩,外套后身的衩则另有一个英文名称vent。
现今服装的开衩不外乎两大功能:第一,便于活动。第二,增强美感。它是服装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开衩的部位十分讲究做工。工艺欠缺的开衩,无论面料如何昂贵,图案怎么现代,都会给人以劣质之感,从而使所有在款式上花的心思忖诸东流。
中国古代的袍服也开衩,当时称作楔,开衩的袍被称作开锲袍,俗称“开气袍”。清代男袍以四开衩为贵,两开衩次之,不开衩(称“一裹圆”)最低。成为中国女性国服的旗袍也以开衩的高低作为款式变化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