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啮”。
2.啃、咬。《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唐•杜甫《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3.侵蝕。《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宋•陸游《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4.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5.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 词语分解 齧的解释 齧 è 同“啮”。 部首 :齿; 棃的解释 棃 í 同“梨”。 部首:木。
齧齧的解释1.咬嚼。 2.引申为侵蚀。 宋 梅尧臣 《早发》 诗:“啮啮出岸潮,霅霅入 蒲苇 。” 词语分解 齧的解释 齧 è 同“啮”。 部首 :齿; 齧的解释 齧 è 同“啮”。 部首:齿。
齧的读音是:[niè ]
嚼齧的解释咬啮。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 :“于其远险……熊虎是生。 故人 民被害嚼啮。” 唐 杜甫 《哀江头》 诗:“辇前 才人 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 嚼囓 ”。 唐 韩愈 《陆...
齧る 罗马音【kajiru】 假名【かじる】中文解释:(1)〔歯でかむ〕咬,啃;[少しずつ]一点一点地咬.ねずみが柱を齧る/老鼠咬柱子.子どもが皮ごと,りんごを齧る/孩子把苹果连皮一块儿啃.(2)〔少し知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