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编辑本段]『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 ?
这一段78个字,主要内容是发表议论,谈感想。这是一篇游记文,一篇好的游记文,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来源于作者所创造的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具体的艺术形象,读者也就无法感受美的存在了。而作为山水游记,塑造形象的唯一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柳宗元的这篇小丘记,在运用语言方面很有一些特色。全文271个字,每一个字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他选用的词语,看起来很平淡很质朴,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细细研究一番,就不难发现,作者是经过精心构思,很下了一些功夫的。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来谈谈。如写石头‘负土而出’,这个‘出’字是非常平常的一个字,可是它用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跟石头一联系起来,就很不平常了。石头明明是耸立在山上,而作者却说它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不经过深入构思,作者能随意吐口而出吗?由于作者在构思中找到了‘出’这个动词,这篇文章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也就很不一样了。另外,最后一句,“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这个“贺”字也不要等闲视之。在这个‘贺’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我们不只是体会到一种喜悦的健康的思想情绪,也体会到作者对前途充满了自信心,作者很相信自己的才干。很相信自己的理想。正因为作者有这样的自信心,所以才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事先祝贺自己将会有好的遭遇。另外,作者很注意语言的音乐美。作者喜欢在散句中夹杂一些韵语,如“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这三个词组中的‘浮、流、游’都是同一个韵部的字,读起来很顺口。
原文: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翻译: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赏析:
《钴鉧潭记》以“钻拇潭在西山西”开头,紧接《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写潭。第一段写潭状;第二段写得潭经过及潭上景物因人工改造而一显得更加优美宜人;然后就他与潭的密切关系感慨作结,余味无穷。
作者从冉水着笔:“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奔注”二字描状冉水强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来,一泻千里之势,但却遇上了屹立不动的山石挡住了去路。“奔注”之水抵石而下,但“抵”不过山石,只得“屈折东流”了。
经过山石激荡后的溪水,变得更加湍急狂暴了,“啮其涯”,直到“啮”完了水涯的沙土,奔注之水全部流到潭中,有所归依才停止。在此,作者以飞动的笔势写出了湍急的溪水景象。接下来,作者则描绘“鸾广而中深”的水潭。
约有十亩大的潭水则显得格外的平静,格外的清澈。至此,作者的笔势也由峻急而变得平缓起来,不仅表现了溪水因落差过大而迸发出的巨大冲击力,而且进一步写出了溪水“流沫成轮”的又一性情,生动地描画出旋涡溅沫卷雪、旋转如飞的奇景。
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是流动变幻、神秘瑰伟的,并且是有着强悍的生命力的锦绣画卷。这与作者顽强执着、自信自强的意愿相合,让其精神为之一振,作者长时间被压抑的内在不屈与傲岸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冉水由“奔注”而遇阻,而“屈折”,而“荡击”,而“啮”食,直至冲出个水潭来。这是一种充满了力度、骨气凛凛的壮观之景。“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这又是一种安宁疏朗,深婉幽美的恬静之景。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山水有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只有与大自然融合一体,才能识得天机,悟透人理。在柳宗元笔下,永州山水完全是为“我”而独有的。其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动静远近等等,都是或兴发感慨,或寄寓哲理的抒情载体。
第二段笔锋一转,由写景过渡到叙事,叙述得潭经过时带出一个社会问题:钴鉧潭岸边上居住的一户人家,见作者多次去那里游玩、观赏,有一天,便来敲门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债的重重负担,要躲避到山里去开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作者,以缓解当前的困境。作者“乐而如其言”,把田地买了下来。这仿佛是把贫民的“忧”变成了自己的“乐”。
其实相反。联系作者自身的遭遇和《捕蛇者说》等文所反映的情况,就不难想见他此时的心情。如前所说,作者寄情山水,本来是想逃避现实,排遣忧闷,然而尖锐的社会矛盾,直扩展到山巅水涯,如何逃避。一个由于企图改变黑暗现实而被放逐的人仍然不能不面对政治苛虐、生民涂炭的现实,他的忧闷就不能排遣得了。
然后作者“崇其岩,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淙然”。作者对潭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使钴鉧潭的环境便更优美了,更宜于“中秋观月”,更宜于站在潭上见天之高,气之迥了。只有在这幽丽清爽的大自然中,在这“天高气迥”的境界中,他才能真正获得解脱。
文章到此,作者沿着买田修潭的经过,再度抒发感慨,绾合二者,收束全篇。“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作者说因此潭而忘故土,但在这“乐”的背后,也流露出心底的隐隐哀愁。表面上说因此潭而忘故土,实则故土并不能忘。正所谓“不思量,自难忘”,这种忧郁,这种期待,始终剪不断,理还乱,这便是作者的矛盾心理。
扩展资料: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柳宗元古诗代表作品: 《柳州峒氓》 《捕蛇者说》 《江雪》 《临江之麋》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渔翁》 《答刘连州邦字》 《永某氏之鼠》
《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一、《钴鉧潭记 》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2自南奔注,抵山石,屈3折东流;其4颠委5势峻6,荡击7益暴8,啮9其涯10,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11,然后徐12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13。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14也,一旦款门15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16,既芟山17而更居18,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19。”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20,延其槛21,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22,有声潀然23。尤与中秋观月为宜24,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25。孰使予乐居夷26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二、《钴鉧潭记 》翻译: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三、《钴鉧潭记》以“钻拇潭在西山西”开头,紧接《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写潭。第一段写潭状;第二段写得潭经过及潭上景物因人工改造而一显得更加优美宜人;然后就他与潭的密切关系感慨作结,余味无穷。
扩展资料:
1、《钴鉧潭记 》创作的背景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
2、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钴鉧潭记
[编辑本段]『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 ?
这一段78个字,主要内容是发表议论,谈感想。这是一篇游记文,一篇好的游记文,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来源于作者所创造的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具体的艺术形象,读者也就无法感受美的存在了。而作为山水游记,塑造形象的唯一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柳宗元的这篇小丘记,在运用语言方面很有一些特色。全文271个字,每一个字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他选用的词语,看起来很平淡很质朴,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细细研究一番,就不难发现,作者是经过精心构思,很下了一些功夫的。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来谈谈。如写石头‘负土而出’,这个‘出’字是非常平常的一个字,可是它用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跟石头一联系起来,就很不平常了。石头明明是耸立在山上,而作者却说它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不经过深入构思,作者能随意吐口而出吗?由于作者在构思中找到了‘出’这个动词,这篇文章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也就很不一样了。另外,最后一句,“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这个“贺”字也不要等闲视之。在这个‘贺’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我们不只是体会到一种喜悦的健康的思想情绪,也体会到作者对前途充满了自信心,作者很相信自己的才干。很相信自己的理想。正因为作者有这样的自信心,所以才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事先祝贺自己将会有好的遭遇。另外,作者很注意语言的音乐美。作者喜欢在散句中夹杂一些韵语,如“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这三个词组中的‘浮、流、游’都是同一个韵部的字,读起来很顺口。
钴鉧潭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有奖励写回答共7个回答
假面
如果是你希望,就带上XX的假面
聊聊关注成为第17830位粉丝
原文: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翻译: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
一个氢气球下用细绳吊着一个物体一起匀速上升。此时物体受到什么个力的作用?他们分别是什么和什么?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和什么?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一、《钴鉧潭记 》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2自南奔注,抵山石,屈3折东流;其4颠委5势峻6,荡击7益暴8,啮9其涯10,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11,然后徐12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13。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14也,一旦款门15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16,既芟山17而更居18,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19。”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20,延其槛21,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22,有声潀然23。尤与中秋观月为宜24,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25。孰使予乐居夷26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二、《钴鉧潭记 》翻译: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三、《钴鉧潭记》以“钻拇潭在西山西”开头,紧接《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写潭。第一段写潭状;第二段写得潭经过及潭上景物因人工改造而一显得更加优美宜人;然后就他与潭的密切关系感慨作结,余味无穷。
扩展资料:
1、《钴鉧潭记 》创作的背景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
2、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作品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2),抵山石,屈(3)折东流;其颠委势峻(4),荡击益暴(5),啮其涯(6),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7),然后徐行(8),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9)。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10),一旦款门来告曰(11):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12),既芟山而更居(13),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14)。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15),延其槛(16),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17),有声潀然(18)。尤与中秋观月为宜(19),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20)。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21)?非兹潭也欤?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钴鉧(gǔ mǔ):熨斗。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è)其涯:啮,咬。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8 )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10)以余之亟(qì)游:以:因为。余:我。亟:经常,多次。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11)款门:敲门。 (12)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13)芟(shān):割草。芟山:割草开山。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4)贸财以缓祸: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 (15)崇其台: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加高潭边的台沿。 (16)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17)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18)潨(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19)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20)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辽远。 (21)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作品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钴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