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古文中的说法?
1、崩
读音:bēng
意思: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 始帝王死称“崩”。
引证: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亡
读音:wáng
意思:死。
引证:两汉曹操的《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翻译:战士常年征战,铠甲上生满了虮虱,百姓也因此死伤无数。
3、薨
读音:hōng
意思: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
引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翻译: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4、卒
读音:zú
意思:死亡。
引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四年卒。
翻译:永和四年死亡。
5、殁
读音:mò
意思:死。
引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翻译: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1、崩
读音:bēng
意思: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 始帝王死称“崩”。
引证: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亡
读音:wáng
意思:死。
引证:两汉曹操的《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翻译:战士常年征战,铠甲上生满了虮虱,百姓也因此死伤无数。
3、薨
读音:hōng
意思: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
引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翻译: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4、卒
读音:zú
意思:死亡。
引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四年卒。
翻译:永和四年死亡。
5、殁
读音:mò
意思:死。
引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翻译: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崩、亡、薨、卒、殁
一、崩拼音bēng
1、败坏。
2、称枪毙:拉出去崩了。
3、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崩。
二、亡拼音wáng
1、逃:逃亡。
2、失去:亡佚。
3、死:伤亡。
三、薨拼音hōng
1、〔薨薨〕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
2、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四、卒拼音zú
1、兵:士卒。
2、旧称差役:走卒。
3、死亡:病卒。
五、殁拼音mò
死(亦作“没”):病殁。
(一)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清代,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
(二)根据人的年龄。不满20岁死亡的谓之“殇”。此又分为三类:8~11岁死者为“下殇”;12~15岁死者为“中殇”;16~19岁死者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青壮年死者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均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老年死者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根据人的死因。为某种事情舍命者谓之“殉”,如为职责因公而死谓之“殉职”;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等等。
(四)根据人的宗教信仰。和尚死谓之“圆寂”、“示寂”;喇嘛死谓之“涅盘”;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等等。
(五)民间对死的敬称(礼貌用语)。有借道家的“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殒”者;一般称人死为“辞世”(与世长辞)、“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称死者有不同说法。如“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儿叫唤去了(言已人土与秋虫为伴了)”,“嗝儿屁着凉了”、“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但多具有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卒”在古文中代表“死”
卒拼音zú
1、兵:士卒。
2、旧称差役:走卒。
3、死亡:病卒。
4、完毕,终了:卒岁(度过一年)。
5、终于:卒胜敌军。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卒业[zú yè]
毕业。
2、卒中[cù zhòng]
病,多由脑血栓、脑出血等引起。
3、暴卒[bào zú]
得急病突然死亡。
4、小卒[xiǎo zú]
小兵,多用于比喻:马前~。无名~。
5、兵卒[bīng zú]
士兵的旧称。
很多种看你问什么地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