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椁是啥意思
棺和椁,泛指棺材。
棺椁读音:guānguǒ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红色棺椁亦作“棺郭”。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示例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之度。”
《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病甚临卒,将无棺郭。”
宋 苏轼《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棺椁十袭閟精圜,神光昼夜发层巅。”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一套棺椁重约一万斤,要耗费成千上万的人工才能造成。”
棺椁是古人丧葬使用的棺材。内为棺,外为椁。可以有多层,一般为木头,也可以是石棺等。
《礼记、檀弓上》和《丧大记》所记载周代制度规定: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套棺是一层一层紧套在一起的,如果在棺和套棺之外隔较大的空隙再加一层,叫做椁。
《丧大记》称:"棺椁之间君容祝(状如漆桶的打击乐器,方二尺四寸),大夫容壶,士容无瓦(一种酒器)"。又说:"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棺椁之间的空隙可用来放置随葬品。
《荀子、礼论》中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基本解释
[inner and outer coffins] 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
详细解释
1. 见“ 棺椁 ”。2. 亦作“ 棺椁 ”。亦作“ 棺郭 ”。1.棺与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之度。”《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病甚临卒,将无棺郭。”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棺椁十袭閟精圜,神光昼夜发层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一套棺椁重约一万斤,要耗费成千上万的人工才能造成。”
3. 泛指棺材。
明 徐霖 《绣襦记·诡代僦居》:“[丑]妈妈忽得暴疾,如今将垂死已。[旦]呀,怎么好!他衣衾棺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