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樽还酹江月”中的“酹”是什么意思?
酹: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一樽还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出处: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节选: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扩展资料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诗歌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1、意思: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2、释义: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3、出处: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原文节选如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赏析: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6、作者: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酹,读音:【lèi】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
1、苏轼的这首词,在宋词里面已成为千古绝唱,有种大丈夫不拘小节的豪放做派,借三国的赤壁之战抒发了一些念古怀今的情感。
2、乱石、惊涛,浪花拍打像卷起了大片雪花的样子尤为传神的描述出了江边的景色,浪淘尽,隐喻着千古英雄人物都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气象。
3、借由周瑜的英雄之姿,带出了对于周瑜当初的丰功伟业,进而自嘲自己已经到了周瑜的年纪,却在事业上仍然毫无建树,却白发早生。
4、人世间所有的事情本身到头来也不过是梦一场,还不如向月亮祭一杯酒,以示敬意,仅此而已。
宋词朗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