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字的笔顺
升字笔顺:撇、横、撇、竖。
升(拼音:shē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个盛东西的有柄器物。升的本义是一种量器,后引申指容量单位。
假借为升高、升级的升。由升高又引申为登上,再引申指地位的升高,特指官职的升高。后来造升和升,用于升高、升级。现代汉字整理时升和升都作为异体字并入升,但用作姓氏人名仍为规范字。
说文解字
【卷十四上】【斗部】识蒸切(shēng)
(升)〔二〕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卷七上】【日部】识蒸切(shēng)
(升)日上也。从日升声。古只用升。
【注释】《说文解字》本无“升“字头,今本《说文》“升“字头是徐铉所增的新附字。十龠(yu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当作‘二十龠’。《广雅》:‘龠二曰合,合十曰升。‘《说苑》‘度量权衡,以黍生之,千二百黍为一龠。’“
说文解字注
【卷十四上】【斗部】
(升)十合也。十合各本作“十龠”,误,今正。《律历志》曰:“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作“十龠”则不可通。古经传登多作升,古文叚借也。
《礼经》注曰:“布八十缕为升。”升字当为登,今之《礼》皆为升,俗误已行久矣。按,今俗所用又作“升”。经有言升不言登者,如《周易》是也。有言登不言升者,《左传》是也。
从斗,象形。斛,左耳为升,右耳为合。□以象耳形也。各本作“亦象形”,非。识蒸切,六部。
合龠为合,龠容千二百黍。十字各本无,今补。不补,则五量惟升、斗、斛见於本书,且失其相絫之数矣。絫下云:“增也,一曰十黍之重。”正为铢字张本。鬲下云:“鼎属。实五觳。”又云:“斗二升曰觳。”正为角部觳下无此义,故补之。
亼部合下无“一曰十龠为合”之文,《龠部》下无“一曰龠容千二百黍”之文,此处之当补、正同鬲下,非沾足也。“合龠为合”,见《律历志》,而《尚书正义》引作“十龠”,
《月令》正义引作“合”,《通典》引作“十”,《六典》说唐制作“合”,是《汉书》古本不同,要以下文云“合者合龠之量”“跃於龠”“合於合”,
《广雅》“二龠曰合”断之,知“十龠”之非矣。古者一分一合谓之判合,叚是“十龠”,则此量不得名合,不得云“合於合”“合二龠为合”,犹之十二铢㒳之为两也。
广韵
识蒸切,平蒸书 ‖ 升声蒸部(shēng)
升,十合也。成也。又布八十缕为升。识蒸切。五。
识蒸切,平蒸书 ‖ 升声蒸部(shēng)
升,日上。本亦作升。《诗》曰:“如日之升。”升,出也。俗加日。
识蒸切,平蒸书 ‖ 升声蒸部(shēng)
升,登也。跻也。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部】 升·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2
《唐韵》识蒸切。《集韵》《韵会》书蒸切。并音升。《说文》:籥也。十合为升。《前汉·律历志》:升者,登合之量也。古升上径一寸,下径六分,其深八分。龠十为合,合十为升。
又成也。《礼·乐记》:男女无辨则乱升。
又《广韵》:布八十缕为升。《礼·杂记》:朝服十五升。
又卦名。《易·升卦》: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又降之对也。《书·毕命》:道有升降。注:犹言有隆有污也。
又登也,进也。《诗·小雅》:如日之升。《易·坎》象:天险不可升也。
又《前汉·梅福传》: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16]
【辰集上】【日部】 升·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唐韵》识蒸切《集韵》《韵会》《正韵》书蒸切。并音升。《说文》:日上也。古只用升。《正字通》:升,平也。《类篇》:或作陹。 [17]
【戌集中】【阜部】 升·康熙笔画:15 ·部外笔画:7
《广韵》识蒸切。《集韵》《韵会》书蒸切。并音升。《玉篇》:上也,进也。《广韵》:登也,跻也。《尔雅·释天》:素升龙於縿。注:画白龙於縿,令上向也。
又姓。见《字汇》。
《玉篇》:同升。《集韵》:或作阩、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