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一和壹有什麼区别
1、字义不同
(1)古文中的“一”
一,汉语常用字 ,读作yī,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为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后引申为相同的,无二至的、整体的、全部的、整个的、所有的等。
(2)古文中的“壹”
“一”的大写。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壹的哲学本义指:专一纯粹、专精。阐述一: 一者,谓专精也,用心一也,专于一境也。谓之不偏、不散、不杂、独不变也,道之用也。故君子执一而不失,人能一则心纯正,其气专精也;人贵取其一,至精、至专、至纯,大道成矣。此自然界生产力之不二法则。
2、简繁体不同
“一”不是“壹”的简化体,“壹”不是“一”的繁体字,不少人误以为“一”是“壹”的简化体。其实不然,一的简体字、繁体字都是“一”。“壹”字的用途极少,多见用于为防止人为涂改支票、银行存提单、欠条收据等数额,才用“壹”代替“一”。
扩展资料“壹 ”字的用法:
1.同“一”(多用于壹生、壹圆等)
出处: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表记》。
原文:节以壹惠。
译文:一个贤惠的人会很有礼节。
2.古书及汉人用字
出处:宋朝洪迈《容斋五笔》。
原文: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叁,其义皆同。
译文:一和壹,二和贰,三和叁,他们各自的含义都是相同的。
3.表示数量、次数
如:壹再(一再。一次再次,再三);壹倡三叹(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壹尊(一尊。谓共尊立一帝);壹适(一度贡举或推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汉语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壹(汉语汉字)
一:(yī,)yī
①<数>。《狼》:“~屠晚归。”
②<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觞~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也。”
④<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⑤<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⑥<动>专一。《劝学》:“用心~也。”
⑦<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
⑧<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⑨<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交战,操军不利。”
⑩<副>初次。《曹刿论战》:“~鼓作气。”
【一旦】⒈有一天。⒉一时;忽然。⒊形容时间很短。
【一何】多么。
【一力】⒈协力。⒉竭力。
【一体】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
【一昨】前些日子。
壹:(yī,)yī
①<动>专一。《荀子?成相》:“好而~之神以成。”
②<动>统一;一致。《商君书?壹言》:“治国者贵民~。”
③<副>一概;都。《汉书?车千秋传》:“政事~决大将军光。”
④<副>一旦;一经。《汉书?燕剌王旦传》:“大王~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
⑤<数>“一”的大写。《史记?梁孝王世家》:“太后乃说,不帝加~餐。”
【壹何】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多么”。
【壹是】一律。
据传壹字是朱元璋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杜绝改字造成的贪腐。
一和壹丨“一”不是“壹”的简化体,“壹”不是“一”的繁体字
不少人误以为“一”是“壹”的简化体。其实不然,一的简体字、繁体字都是“一”。
“壹”字的用途极少,多见用于为防止人为涂改支票、银行存提单、欠条收据等数额,才用“壹”代替“一”。
另外二者,并不仅仅只是繁体与简体的区别。
事实上,甲骨文金文当中“一”均为数词,并无“壹”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对“一”的解释颇有意思: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物万物。许慎认为,“一”是天地未分开之前的混沌状态,即“太始”或谓“太一”。《礼记·礼运》中说:“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太一,在古代作为“太乙”,它又转指天帝或天神。老子在其《道德经》中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据此,有的学者将“一”解释为混沌的宇宙,“二”指“天和地”,“三”指天、地、人,由此可知“一”是一无所不包的东西。
在古代还有一个大写的“壹”,取象于葫芦,经过许多神话学家的研究,葫芦正是宇宙混沌未剖之时的象征。葫芦创世神话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但将其意义融入到“壹”则是汉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成果。其实“壹”当初并不是表数目的。《说文解字·壹部》:“壹,专一也。”如《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唐代孔颖达为“壹”作注时说:“言其一心不二意也。”可见“壹”的本义为“专一”并不表数目。“壹”作为表数词“一”字的大写是一个假借。
《王力古汉语字典》也对一和壹作了解释和比较:“一、壹。一是数词,壹是形容词,意义不同。荀子解蔽:‘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一句之中‘一、壹’并用。可见‘一’与‘壹’是有分别的。‘壹’的意义是专一。专一的意义可以写作‘一’,但数目不能写作‘壹’。后人在单据上为了防人涂改,才用‘壹’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