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爨怎么读?

爨怎么读?

关键词:爨怎么读?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192次 时间:2018-12-21

爨字的读音是:cuàn
注音:ㄘㄨㄢˋ
部首:火
五笔:WFMO
笔顺编号:321125125151145123412341344334
词性:动词、名词
四角号码:77809
仓颉:HBDDF
郑码:NBGU
结构:上中下结构
笔画顺序:丿丨一一丨乛一丨乛一乛一一丶乛一丨丿丶一丨丿丶一丿乀丶丿丿丶
释义:
1.烧火做饭。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2.烧;烧煮。
3.炉灶。一种土、陶制的厨房炉子、灶。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烟)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分爨[fēn cuàn]
分家过日子:兄弟~。
2.爨薪[cuàn xīn]
泛指料理家务。
3.爨鼎[cuàn dǐng]
沸鼎。
4.踏爨[tà cuàn]
演戏。
5.爨人[cuàn rén]
厨师,主厨的人。
6.烟爨[yān cuàn]
亦作“烟爨”。烧火煮饭。
7.爨炙[cuàn zhì]
烧;烧煮。


拼音:cuàn

简体部首:火

五笔86:wfmo

总笔画:30

笔顺编码:
撇竖横横竖折横竖折横折横横捺折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横撇捺捺撇撇捺
解释:
烧火做饭:分居各~。2. 灶:“客传萧寒~不烟。”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爨拼音:
[cuàn]
来自百度词典|报错
爨_百度词典
[释义] 1.烧火做饭:分居各~。 2.灶:“客传萧寒~不烟。” 3.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4.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5.姓。

cuàn 基本字义

1. 烧火做饭:分居各~。
2. 灶:“客传萧寒~不烟。”
3.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4.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5. 姓。

详细字义
〈动〉

1. 烧火做饭 [cook]
爨,炊也。——《广雅》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3. 烧;烧煮 [burn]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


[题名]:爨
[拼音]:cuàn
[笔画]:30
[部首]:火
[解释1]:
爨 cuàn (1) 烧火做饭 [cook] 爨,炊也。――《广雅》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3) 烧;烧煮 [burn]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爨 cuàn (1) 炉灶。一种土、陶制的厨房炉子、灶 [an earthern kitchen stove] 翻怜爨下劳薪。――张炎《风人松》 (2)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 爨 cuàn ㄘㄨㄢˋ (1) 烧火做饭:分居各~。 (2) 灶:“客传萧寒~不烟。” (3)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4)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5) 姓。郑码:NBGU,U:7228,GBK:ECE0
[解释2]:
爨 cuàn 【动】 烧火做饭〖cook〗 爨,炊也。——《广雅》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烧;烧煮〖burn〗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 爨 cuàn 【名】 炉灶。一种土、陶制的厨房炉子、灶〖anearthernkitchenstove〗 翻怜爨下劳薪。——张炎《风人松》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烟)
[解释3]:爨
古乌蛮、白蛮大姓,又是古地域名。魏晋南北朝时由今云南东部地区统治集团爨氏大姓演变而成。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为东西两部(均在云南东部),大抵以曲靖至建水为界。东部以乌蛮为主,西部以白蛮为主。元代一般以乌蛮为黑爨以白蛮为白爨。明以后爨则专指“罗罗”。西爨地区的白蛮,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滇僰、叟、爨为主体而不断融合其它各族(主要是迁入这个地区的汉族)人民而形成的一个接受汉族文化较多的民族集团。当时住在洱海地区的“河蛮”及其附近的“松外蛮”,虽都是“白蛮”的一部分还不在爨氏统治的范围内。
东爨的乌蛮,主要居住着“昆明”人的许多部落。号称“昆明十四姓”、“乌蛮七部落”。主要有“阿竽路”(今东川)、“阿猛”(今昭通)、“夔山”(今大关、镇雄)、“卢鹿”(今宣威及贵州水城西)、“磨弥剑(今宣威、曲靖)“暴蛮”(今贵州兴义、普安)以及四川凉山地区的“勿邓”。
到了唐宋时期,云南腹地的白蛮和乌蛮,通过异源同流和同源异流的

爨拼音

[cuàn]

爨(cuàn)😊

爨(拼音:cuàn)是汉语二级通用字[1],此字最早见于战国[2],古字形上部模拟双手拿着甑,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本义指烧火做饭。与这个意思相关的,都可叫做“爨”,如古代称厨房为“爨室”,煮饭的大锅叫“爨镬”。“爨”也用作姓氏。

汉字文化